聲樂學習方法之“開貼”的理解和運用
發(fā)布者:寧波葉子職業(yè)培訓學校
在金鐵霖教授的課堂上,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一系列生動、形象的"教學術語"。"開貼"就是金鐵霖教授對一個特殊支點的形象化命名。"開貼"的位置與、"后中上支點"一樣,在脖子根處,但它與其他支點不同的是:其他支點都是通過"點"的感覺來達到歌唱目的,而"開貼"是"面"的感覺,雖然位置與后中上支點相同,但是運用的方法是有差異的。"開貼"唱法要求歌唱者將喉嚨或脖子根"吸開"并保持,想象脖子根處有一個橫截面,然后將所有的字都貼在這個想象的橫截面上換。金鐵霖教授指出"開貼"要求的首要兩點是:
第*,要吸開,并保持〔吸開后就像用一根筷子橫著支在喉嚨處,迫使其始終保持吸開的狀態(tài));第二,要將每一個字都貼在這個平面上。
為了更為形象地形容這個特殊的支點,金鐵霖教授將其生動地命名為"開貼"唱法。"開貼"唱法*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歌唱者原有嗓音條件的基礎上, 將其結實、明亮的聲音色彩挖掘出來。在20世紀80年代初,金鐵霖教授已經在聲樂教學中運用了"開貼"的教學方法。"開貼"唱法在實踐中應用的成功范例,可以通過女高音歌唱家、張也、于麗紅等人的歌唱藝術來證實。
被評為"新時期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代表人物",著名的詞作家喬羽在《論》的文章中將譽為"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優(yōu)秀的繼承者"。有的人對做出這樣的評價:"從山東藝校進人中國音樂學院……在金鐵霖教授的指導下,的演唱藝術走向了成熟階段,她的氣息更加貫通,音域更加寬廣,聲音更加具有持久力。她的中聲區(qū)扎實而富于表現力,歌唱如行云流水。她的高音區(qū)在保持民族演唱方法明亮、清純音色的同時,加進了具有著金屬般頭聲共鳴的穿透力,聽來有撼人心魄的力量,極大地拓展了民族唱法的藝術表現力。"而這"具有金屬般頭聲共鳴的穿透力",正是源于"開貼"技術的運用。那一首首聲音清脆、嘹亮,風格鮮明的歌,如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、《父老鄉(xiāng)親》、《在中國大地上》、《珠穆朗瑪》、《春雨》、《江山》等等,深深地印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中,而這些輝煌*的獲得也折射出了金鐵霖教授運用"開貼"方法教學的成功。
金鐵霖教授對于學生運用"開貼"唱法除I要兩點外,還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:
第*,保持上、中、下通遣的打開與通遣暢通無阻的基礎上,用"開貼"的方法嘆到腳后跟上,并做到全身歌唱;第二,喉嚨不能掐,嘴巴動作小,字在"開貼"處轉換,不能有保護;第三,字落到"開貼"處后嘴巴松,氣息落底后與"開貼"分離,保持胸部振動;第四,所有字在"開貼"部位嘆響,字除了粘"開貼"以外,不粘軟腭,不粘通遣,不粘氣,笑肌全部抬起來。
他強調:
"開貼"是面的感覺,不是點的感覺,要用好"開貼"唱法,就必須堅持"開" 穩(wěn)定、"貼"穩(wěn)定、"通遣"穩(wěn)定,體現"開、貼、振",而且要注意聲音的"強、弱、虛、實"都必須在"開貼"處完成,再弱的聲也必須是貼著弱,這樣才能保持統(tǒng)一的聲音色彩。
金鐵霖教授還指出:
貼得虛、實程度決定了混聲中真假成分的比例,貼得虛一點,混聲中假聲成分就多一點,音色就柔一些;貼得多一點,真聲成分就多一點,聲音就偏亮。
這種虛、實的調整需要根據學生的嗓音條件來定,特別是原本音色發(fā)暗、發(fā)虛或發(fā)空的學生,適合用貼得實一點、多一點、真一點的方法來唱,音色會在原有基礎上明亮很多。從聲音效果來看,"開貼"提法與歌唱者基音更為接近, 為歌唱者的音色加人了更多本民族語音的色彩,更符合中國人民群眾的聲音審美習慣。因此,可以說"開貼"唱法的運用也是、張也等歌唱家廣泛受到中國人民群眾歡迎的重要因素。